top of page

补梦者的捕梦旅程

报导 :童慧卿| 摄影:童慧卿、阿兹兰

       一双双拖鞋、校鞋、球鞋、帆布鞋、高跟鞋就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伙伴,陪着人们走过熙熙攘攘的每一天。它可以实现10岁小女孩的公主梦,也可以让一个20岁的女孩在舞台上拥有更多自信。

       过去20年、7300多个日子,我曾拥有过不计其数的鞋子。是的,曾经拥有过。很多时候,这些鞋子走入我的人生里,我却穿都没穿过就把它们遗忘在角落里了,我也忘了自己冷落它们的理由。长大后才赫然发现,当这些伙伴的生命结束之时,最后的归属会是在垃圾桶里吗?我不想再次抛弃它们,不想让所有的回忆都被丢弃,所以选择赋予它新的生命,弥补残缺的梦。

       炙热的午后,我拎着那一双陪伴我度过许多重要场合的黑色布鞋,找上了鞋子医生——法伊兹。他接过鞋子后,仔细察看鞋子的“伤势”。这是一双平凡的黑色布鞋,已有3年的光景。我从大学先修班开始就穿着它,或在课堂上进行呈现;或在出席重要场合时穿上它。因此,它前端的开口裂开了一个缝,旁边留着一点强力胶的印记。

       他工作的地方不大,就在便利商店的五脚基旁,占据窄小的走廊一半的空间。由几个木柜子组成的档口,零散的工具如铁脚鞋撑、刷子、胶罐子、特制的针就摆放在地上,柜子上则排列着已经修好,等待顾客来领取的鞋子。而最靠外的大柜子上用金漆喷上了显眼的招牌——“鞋子诊所”(Klinik Kasut)。

那些空白的日子

       我告诉他这名字实在太有创意,让原本严肃的他展开笑颜,并开始侃侃而谈。鞋子诊所,顾名思义是专门医治受了伤的鞋子,让鞋子康复的地方,而鞋子医生指的当然就是鞋匠了。

       法伊兹身着蓝色帽衫,有点褪色的牛仔裤上染上零星的颜料。他的个子不高,皮肤黝黑,脸上留着一点胡渣,就像我在马来甘榜里看见的马来少年没什么两样。

 

       令我感到意外的是,刚过20岁生日的他却有着12年的修鞋经验。原来,小时候家里环境不好,法伊兹不得不辍学,帮忙赚钱养家。早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他已经放下书包,拿起工具,开始向爸爸学习修补鞋子的技术了。

       他抽了口烟,黯然地说:“我没有办法后悔太早出来工作,因为我的家族是个大家庭,爸爸娶了2个老婆,生了8个孩子,那么多人要养,就算我不吃饭,我的弟妹也要吃啊。”烟雾萦绕,躲在烟里的他似乎多了一份与他年龄不符的沧桑感。

       他有点惆怅地说:“所以啊,我很羡慕能够上学的小孩,我觉得上学是件很好玩的事。”

       我看见他眼里流露出艳羡的神情,想起自己老是埋怨为什么上学的日子总是特别漫长,突然感到羞愧。原来这世上有人在为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,苦苦追寻。

       提到在学校里短暂的岁月,当年才8岁就踏入社会的他,失去了一部分上学及玩乐的时间,却也得到了同龄人没有的经验。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成熟,也更加确定自己的梦想,并着手规划未来。

       “所以我现在努力存钱中,以后要开属于自己的一间鞋店!”法伊兹用手比划着梦想店面的大小,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“店面不用很大,我要在这间店里规划两个区域,一边修鞋,而另一边卖着我自己制作的鞋子。”

       尽管年纪小小就辍学,似乎在他的童年里留下一大片的空白,但他用双手努力着,为他看似空白的童年补上鲜艳的色彩。

用针线编织的梦与回忆

       从小学习补鞋的他,吃过不少苦,也受了不少伤。瘦小的身躯扛着整个家庭的温饱。人在江湖飘,哪有不挨刀。除了做不好要挨老爸责骂,有时又被奥客刁难。

       他一边为鞋子抹上专用肥皂,笑说:“我最怕那些爱嫌东嫌西的客人了,一下子说手工不好,一下又嫌太贵。”当然了,好的手工是值得更高的价钱啊!

       除了手工,修鞋所使用的工具也很重要。法伊兹说:“我们使用的的工具,例如针和皮鞋专用的木块,都是经过自己改良制作的,童叟无欺。”

       另外,做这行业,受伤可是家常便饭。说着说着,与他一同工作的表哥阿兹兰主动向我展示他右手背上的伤口。伤口虽然已经痊愈,但还在他身上留下疤痕,留下属于辛劳的印记。阿兹兰笑说:“那是不小心被一根很粗的针插到,真的非常痛。”法伊兹也跟着笑了起来,并继续为鞋子抹肥皂。

       我看着他俩一边工作一边说说笑笑,仿佛以前吃过的苦都变得淡然、都能释怀了。这12年来,法伊兹看过形形色色的顾客,但大多数的顾客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“珍惜”。他说:“因为他们爱惜自己的鞋子,舍不得丢掉,拿来让我修。就算是很旧的鞋子,就算缝了又缝补了又补,他们还是当做宝贝看待。”

       法伊兹曾经看过一名顾客的鞋子,穿了前前后后至少10年。但那名顾客坚持不丢掉,只要鞋子有问题还是一直来找他修补。

       我想呢,顾客们舍不得丢弃的,是那些鞋子承载的回忆,那是一双鞋子最珍贵的地方;而他用双手,一针一线修补着客人的回忆,也为自己编织梦想。

       在他补鞋的当儿,有一名约莫60岁的老顾客——陈女士拿着鞋子让他修补。他接过鞋子,看了该修补的地方,拿起补鞋专用的针线,手脚快熟利落地把鞋面与鞋底脱落的地方给缝好。

 

       陈女士说,她从法伊兹爸爸的年代就来光顾了,一直到法伊兹继承爸爸的衣钵。她说:“我是看着法伊兹长大的,就像亲人一样。”

       法伊兹跟她相视一笑,陈女士继续说:“法伊兹手艺好、诚信高,所以我才会十多年来都光顾他呀!”

       法伊兹也说:“只要客人感到满意,我就会很开心,并觉得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。”

       他说着他的故事,快乐地哼着歌,把受过的伤、流过的泪、梦想与未来都缝进鞋子里。

       法伊兹就像补梦者,修补着、守护着那些不该被抛弃的鞋子、不该被抛弃的回忆、不该被抛弃的梦想和未来。即使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筑梦,这个梦也要筑得稳固而精彩 。

       一点苦,一点甜,这就是梦想的滋味。

 

       而我,穿上康复了的鞋子,仿佛看见当年18岁的我,有了新的珍惜;对人生有了新的体会。

© 2017 by Student Of Journalism In Chinese Media ,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. Proudly created by Little Force Creates Great Power.

  • Facebook Social Icon
  • YouTube Social  Icon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