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归家的船长

报导 :童慧卿| 摄影:童慧卿、黄绣晶

       吉胆岛说大不大、说小不小,即使有地图在手,也会搞不清楚到底头条港、港内、港尾在哪里,它们又有什么不同。然而,对于在吉胆岛讨海为生的人们来说,方向感是最重要的。船长作为航海的核心人物,方向感好当然不在话下。如果是作为自己人生的船长,当他们累了之后,会选择继续把船往前开,还是归航呢?

       李伟德,一位归家的“船长”。他皮肤黝黑,个子不高,脸上堆着满满的笑容。他是其中一位曾离开家乡到城市谋生,几年之后选择归家的游子。他开的“船”,仅有60到到90厘米长。没错,这船可不是普通的船,而是全手工的“模型船”。他说:“我制作的模型船是以实心木料制成,可重达10公斤。”

       期间,他搬出一艘模型船让我们看看。这一艘未完成的船,就像他的求学生涯一样。“我小学毕业之后没再继续求学,就到吉隆坡工作去了。”他一边敲敲打打,一边说道。今年51岁的李伟德在少年时期没有受过多少教育,便到大城市发展。当时,许多人跟他一样,没有留在偏僻的海岛,只身前往大城市,开阔自己的天空。

       不仅如此,年轻的他还曾南下新加坡工作。然而,过了不久,陌生的国度加上不怎么好的工作环境,更加强了他回家的意愿。

       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:“当时觉得太辛苦了,觉得回来家里比较好。”现在,李伟德在吉胆岛经营自己的面档,造船只是兼职。“只要有订单,我就会开工。不过,也没有很多人知道我会制作模型船,通常都是口耳相传,相熟的人才会找我。”

       他的“造船厂”就在厨房旁边离地1米左右的一块空地。我环顾四周,仅有的一个柜子整齐摆放着工具及颜料,地上还放着一台自制的电锯。看似有点简陋的“工厂”,却生产出一艘又一艘手工精良的模型船。

       “制作过程有点复杂,需要找到好木料,然后把船型凿出来,再加上油漆、铁片、水管、船舱、拖渔网种种的细节,一艘模型船的制作需耗时1到2月的时间,视乎船的大小而定。”他没停下手上的工作,继续说:“我一天做一点,得空就做,慢慢来,会比较好。”

       李伟德是一个简单的人,他致力于造小型的模型船。对于出海用的大船,他说:“以前吉胆岛还有许多造船厂,造真正出海的船,可是现在所有师傅都老了,没办法继续做了。可是造大船太辛苦了,我做不来。”语毕,又呵呵笑了两声。

       我看着栩栩如生、手工精细的模型船。那是少了一点耐心都无法完成的作品啊!这里面不仅有着李伟德的对制作模型船的热情,还有他对家乡的情怀。其实,人各有志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,随遇而安,不追求有多富贵,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。而回家才是游子们最大的愿望,如果在外打拼得累了,就回家吧。毕竟,家乡可是最温暖的避风港啊。

© 2017 by Student Of Journalism In Chinese Media ,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. Proudly created by Little Force Creates Great Power.

  • Facebook Social Icon
  • YouTube Social  Icon
bottom of page